需求分析 & 用户研究 & 交互设计
用户访谈 & 人物角色 & 快速迭代
2017.09 - 2017.10
帮助经常使用手机拍照但内存有限的人更好地管理照片。
现在使用手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多,存储的照片也越来越多,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大容量的手机,内存大小成为了照片去留的决定性因素。现有的照片管理软件关注点多在「删除」上,而忽视了用户对照片的珍视。
这是一个个人项目,最初的构想来自于暑期课程的团队项目:用照片讲述故事,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分享互动。因为缺乏用户研究,而且专注于游戏的趣味性,在重新寻找用户时发现无法把握用户需求,所以按照双钻模型的设计方法,重新挖掘了用户在拍照、照片管理、编辑方面的需求。这是第一阶段。
在第一阶段,为了更好地发散思维,对 7 个人进行了访谈。主要询问拍照的习惯、管理照片的频率和方式、是否对照片有特殊处理和一些难点、期望。在这个过程中,与访谈对象的对话,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不曾接触过的照片管理方式和技巧,以及一些竞品 APP。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,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,从调研结果中发现问题、定义问题。
在访谈过程中,我发现,随着手机相机的改进和各类拍照 APP 的盛行,使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大同小异。然而,在询问对照片的管理方式时,因为拍照的频繁程度和硬件的限制,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习惯。当只是单纯地询问管理照片的频率时,因为「懒」的共性,几乎不会形成固定回顾、整理的习惯,但是询问为什么会管理照片时,「内存不够」占据很大因素。「内存」成为了收敛问题、定义问题的关键词。
所以从「内存」入手,从第一次的访谈中选择提到关键词的 2 个人,加上补充的 1 人进行深入访谈,得到人物角色,同时也确定了市面上的竞品 APP,进行竞品分析。
其中,用户对于照片的纪念意义都有极大的肯定。
主要寻找了照片整理、云存储、照片自动识别软件。由 Persona 可以看出用户并不会主动使用云存储软件,而市面上已有的照片整理软件主要将重点放在「删除」上,甚至自动标示相似照片中较差的、应该删除的照片,这与 Persona 中人物对照片的珍视相悖。
通过对用户的研究与分析,加上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的启发,我决定从「留下心动的照片」这一角度入手,用「留存」的视角看待要整理的照片。存,即心动。
在尝试并绘制了不同类型的照片的分类、照片陈列方式后,我确定了其中一种并绘制了低保真原型。我将低保真原型平铺排布,展示给用户,进行快速的测试。
我寻找了 2 位用户,简单地介绍了这个 APP 的目的(管理照片)和理念(留存),询问他们对不同页面的理解,包括页面内容与操作方式、跳转关系。发现他们都能很快地明白每个页面的功能与操作,但是对于照片操作页上的「撤销」按钮都提出了疑惑,表示不明白这是什么,或者追问如何撤销。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。
通过对用户的研究,发现在删除照片的时候,用户会通过浏览缩略图查看可能想删除的照片,直接多选删除或者查看大图后决定要不要删除,而这些照片,多是截图、连拍、相似照片。
所以在设计中,将分类设计成全部、截图、相似,取消之前的 Tab 展示方式,改成更符合 iOS 设计规范的 Tab Bar。
划分成「未存」和「已存」两栏,主要是出于用「留存」的视角看待照片,已存,即一定不想删除的照片、可以优先上传到电脑的照片。
改变用户删除照片时的心情:将想着要删除什么的麻烦的想法,到留下心动的照片,带有回忆与心动去看待。同时让用户每次开始整理时,不用面对所有照片,减轻心理负担。
针对单张照片的管理,改变了传统相册的二次确认,将手势交互与微交互结合:向上滑动,垃圾桶图标盖子打开,在便捷造作的同时,增强操作趣味;向下滑动,「存」变成「爱心」,加强心动的暗示。
因为不采用二次确认的形式,加上滑动操作带来的一定误操作的可能,所以增加了「撤销」功能。在用户进行过一次删除或者存后,显示撤销图标,并显示短暂文字提示,消除用户对该图标的困惑。
在用户研究中发现,对于连续拍摄的、相似的照片,总会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、或者一看就是没有拍摄好的,其余的则会纠结一阵,可能留到下次再删。
所以在比对时,告诉用户有多少张,并提供快捷的查看方式。当打开相似照片,或者滑动到有相似照片的照片时,在下方会出现其他相似照片的缩略图,提示用户一共有多少张类似的照片。可以对缩略图进行操作,通过快速的滑动比对,选择出自己喜欢的,或者想要删除的。也可以长按整条相似照片缩略图,进行操作。